新闻动态

刘仁轨:大器晚成的千古抗倭名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刘仁轨:大器晚成的千古抗倭名将

 

图片

一、早年仕途:刚正不阿,遭奸佞陷害

刘仁轨(601-685年),字正则,河南尉氏人,出身寒微却博学多才。隋末唐初,他因明经科及第步入仕途,历任县尉、县令等职,始终勤政爱民。然而,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唐高宗显庆年间,因弹劾宰相李义府贪色枉法,他卷入震惊朝野的“淳于氏案”。

 

洛阳名妓淳于氏因谋杀亲夫入狱,李义府垂涎其美色,授意大理寺丞毕正义私放囚犯。刘仁轨奉命彻查此案,揭露李义府“以死胁迫下属”的恶行。李义府虽未受重惩,却对刘仁轨怀恨在心,多次借故打压。显庆四年(659年),刘仁轨被诬陷“督运军粮不力”,从青州刺史贬为庶民,发配军前效力。

 

图片

二、绝境逢生:白江口之战的临危受命

662年,朝鲜半岛局势骤变。百济遗臣扶余丰璋在日本支持下复国,联合倭军4.2万人、战船千余艘,攻占周留城等战略要地,新罗告急。唐高宗无奈之下,起用61岁的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,率军赴朝。

 

此时的刘仁轨已年过花甲,且因长期贬谪身心俱疲。但他慷慨陈词:“天将富贵此翁邪!吾拟削平辽海,颁示国家正朔,使夷俗遵奉焉!”抵达战场后,他迅速整顿军备,联合新罗王金法敏分兵两路:陆军由孙仁师、刘仁愿攻打周留城,水军则由他亲自率领1.3万士兵、170艘战船扼守白江口。

 

图片

三、以少胜多:智破倭寇的战术传奇

663年8月27日,中日首次大规模海战爆发。倭军凭借数量优势,以“一艘唐船,十艘倭船”的阵型蜂拥而至。刘仁轨却将战船列成“鱼鳞阵”,利用高度优势居高临下,以强弩、火球、火箭远程压制。倭军战船矮小笨重,被唐军火攻后陷入混乱,最终“四战皆捷,焚其舟四百艘,烟焰涨天,海水皆赤”。此战歼敌万余,溺亡者不计其数,倭国经此重创,近千年未敢再犯。

 

图片

四、历史影响:奠定东北亚千年格局

白江口之战不仅是军事胜利,更深刻改变东亚格局。百济灭亡后,新罗统一朝鲜半岛,唐军建立安东都护府;日本则转向全面学习唐朝,推动大化改新,甚至将国名改为“日本”以示臣服。此战成为“以夷制夷”的经典范例,被后世誉为“中日千年国运的分水岭”。

 

五、身后荣光:出将入相,一门三相

刘仁轨晚年平定高句丽、治理洮河,官至尚书左仆射,封乐城县公。85岁高龄病逝时,唐高宗辍朝一日,追赠开府仪同三司,并陪葬乾陵。其家族“一门三宰相”,成为初唐顶级豪门。史书虽仅以31字记载其功绩,但白江口之战的传奇,已永载民族史册。

 

注:本文综合自多篇史料,具体细节可参考等文献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